筆者預測不遠的未來,中國制藥企業一定會重新洗牌,醫藥人一定會開始分流:一部分沒有專業背景的從業人員離開將這個行業;一部分人因為覺得利潤太薄、監管太嚴自愿放棄這個行業;一部分具備專業知識并愿意獻身醫藥行業的人會堅持走下去,并且會走向真正的專業化推廣之路。
作為制藥企業,其產品必須具備這樣的特點:普藥要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優勢,在眾多同質化中通過競爭與內部管理做到質優價廉,可以為臨床提供差異化治療需求。
創新藥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價值,而非改變劑型、規格的偽創新,填補國內及或世界醫療領域的治療空白。
專利藥的仿制藥應具備首仿、或不超5家搶仿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真正起到療效不變,價格低廉的結果;低價藥還要回歸到20年前,有效、價低可以滿足基層百姓的治療需要。
通過市場競爭與政策導向,我國制藥企業估計維持在1000家左右已可以滿足臨床治療需求,這其中也包括兼并重組、優勢互補。醫藥人估計也不需要目前的數百萬大軍在一起廝殺了。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13億多國人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根據個性化需求不同,自然會有不同層次的保健治療需求,也會對應不同層次的企業與產品去滿足。
再談談我們目前的上帝—醫生,如何通過新醫改更好體現這個群體的專業價值,恐怕是頂層設計需要考慮的事情,在我國“以藥養醫”即將成為歷史,當然歷史也不會忘記企業曾經的“貢獻”。
最后談談制藥企業的營銷發展趨勢,本人觀點僅供諸位參考。
1、醫藥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不會完全市場化,在市場發展中跳不出國家政策的籠子,因此,行業政策是綱,其余的都是目。
2、合規經營是大勢,通過營改增、兩票制將進一步規范行業的銷售行為。
3、醫院用藥將更加規范,臨床路徑、一致性評價、醫保目錄、接受陽光采購、詢證醫學證據等必不可少,按病種付費的推行將一網打盡,藥品在提供治療手段的同時已經成為醫保的一項負擔,藥品推廣要走真學術,更需要真專業。
4、傳統的藥品三大終端市場會出現改變。第一終端即等級醫院市場作為最大的藥品份額,曾經輝煌無限。從現在到未來銷售業績提升會更加艱難,受困于國家政策因素,在醫保新目錄執行、藥占比降低、中藥注射液與輔助用藥受限、按病種付費、醫院藥品零差率、醫聯體統一采購、“藥價保三方聯動”、醫藥代表備案制等諸多規則與政策的驅動下,增量更難,部分產品淘汰出局會成為必然和常態。
第二終端即傳統上的藥店市場,隨著第一終端被擠壓,藥店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大型連鎖店的規模增速較快,中小連鎖以藥店聯盟的形式抱團取暖,二終端的門檻也日益抬高,產品要進入該市場成本與代價在提高,包括近來火熱的TDP模式更增加了藥店的重點性。
第三終端即基層市場包括社區服務站、衛生院、診所等,隨著分級診療的推行和第一終端藥品被擠壓,該市場正成為最活躍的部分,內資企業、外資企業、大企業、小企業都非常重視,一夜之間,基層醫生成為醫藥人的新上帝,工業企業需要仔細研究該類客戶的需求和特點。
當然,醫藥電商、網上售藥作為曾經很火的“互聯網+”模式的一部分,是否真的適合每個制藥企業可能還需要觀察與探索,是否擁抱、如何擁抱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
5、醫藥行業營銷一定會在陽光下運行,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的職業,該職業一定會設有一定的門檻。
希望2018年醫藥人不再迷茫,在分析內外環境、把握行業政策、洞察市場機會中找準企業定位,找準產品定位,找準自我定位。謹以此與醫藥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