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召開環境保護部黨組(擴大)會議,會上宣布:2019年,要謀劃接續開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
1/
第二輪環保督察在即
環保部日前表示,2019年將計劃展開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自2015年底至2017年底,我國已經對31個省(區、市)完成了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切實推動了地方環保工作,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

據統計,首輪中央環保督察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8萬余個;同時地方借勢借力推動解決一批多年來想解決而沒解決的環保“老大難”問題,納入整改方案的1532項突出環境問題,近半得到解決。
隨著第一輪環保督查的暫時告一段落,第二輪環保督查已“抄刀”在手,2019年形勢依然嚴峻,而且影響已經開始了。
日前,德國仿制藥大亨史達德東南歐業務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導致大量原料藥廠被關閉,因而這些原料藥廠向史達德的產品交付被中斷,這對于依靠中國原料藥的史達德來說,影響極大。

2/
環保督查波及全球原料藥供應
近年來,全球原料藥生產中心逐步從歐美轉移至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
隨著全球原料藥生產轉移以及國內醫藥市場需求增長,我國原料藥產量不斷攀升。而且國內原料藥市場的波動可能影響到全球原料藥的供應。
1、美國市場
此前,曾有消息稱2017年中國關閉了40%的生產基地以檢查環保標準。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早些時候曾報道,超過80000家工廠因污染排放問題遭到罰款或是刑事處罰,檢查小組在數十個省份進行滾動檢查,而由此導致了中國向外產品供應的中斷。
微信圖片_20180323083551
中國大量原料藥廠關閉,這對國藥藥企的影響非常大。很多企業不得不尋找更多的產品,以更優的成本、質量和供應來完成生產。
2、德國市場
2016年,齊魯制藥廠房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雖然在國內這可能只是一個環保問題,但這次爆炸波及到的德國市場,卻是嚴重的藥品短缺。
由于發生爆炸的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出口抗生素哌拉西林,因此德國面臨著哌拉西林及其固定劑量組合產品(哌拉西林和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供應短缺。
歐洲GMP研究機構ECA分析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于德國太過依賴于中國單一廠家。
微信圖片_20180323083616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原料藥廠家如果出現GMP不符合要求或者其他影響原料藥出口的情況,即使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原料藥供應鏈也會遭到重擊。
3、印度市場
與其他國家過分依賴中國原料藥市場不同的是,印度國家企圖擺脫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這不得不說印度已經對中國原料藥市場產生了“恐懼”的態度。
今年初印度政府將包括齊魯制藥兩家子公司、廣州白云山等在內的8家中國原料藥企業列入“黑名單”。
微信圖片_20180323083636
有觀點認為,不排除受緊張局勢而引發貿易戰的可能,其中印度對來自于中國的原料藥過度依賴有可能成為一個主要誘因。
3/
環保還要嚴查3年,原料藥行業壓力越來越大
據央視報道,2018年開始環保還要嚴查3年。這次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和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包括山西省和陜西省的西安、咸陽等地)將首次被納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
2018年環保部需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有: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出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原料藥行業作為污染較大的行業,將逐漸承受愈來愈大的環保高壓。綜合實力強的企業要投入大量資金加強環保治理,而一些管理不善、環保不達標的小企業則面臨限產或停產。
另外,由于相當一部分醫藥中間體是由中小化工廠生產,一些小廠關停也影響了下游原料藥的產量。
原料藥的減產改變了市場供求關系,環保變相“去產能”,使長期供過于求、價格低迷的原料藥出現了價格整體上漲的態勢,部分產品出現供應緊缺。
4/
原料藥廠商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此次環保督查的態度可能依然是“一刀切”,“一刀切”即不區分真實的環境、安全影響因素,也不給企業足夠的整改機會和時間,對原料藥行業和企業影響非常不利。
不知道在面對眾多原料藥廠家的哀訴之后,將來環保督查“一刀切”的態度會不會有所改變。

環保安全監管依然堅持:強化政府監管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政策管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如果既能堅持嚴標準,限期達標,又給予企業整改緩沖期,同時促進企業在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的過程中,走上“近零排放”和綠色生產的軌道,這對原料藥廠商們將是最好的道路。
原料藥廠商們也不要坐以待斃,及時整改,提高更多技術投入和創新提升,努力使企業走得更遠!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