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辦的“財稅改革和財稅工作”主題記者會上,財務部提出了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將分類稅制轉化為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模式。
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其中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到“省及以下單位國稅地稅機構合并”。
可以預見,兩會后稅務大改革,藥企低稅逃票與過票洗錢的偽CSO將遭遇生死危機,合規營銷迫在眉睫!
勞務稅消失
未來如果將勞動報酬作為綜合所得合并進個人所得進行征稅,很可能會影響藥企目前營銷和市場活動的綜合稅負,比如開展學術會議時專家講課費的支付,市場調研深度訪談、臨床研究的合理勞務費等。
以前,各地稅務局的勞務費代開發票有不同的政策。一些地方為了簡化征管手續,按照代開發票金額按簡易稅率直接征收,有些地區甚至低至0.5%,自然人和個體戶都有相關簡易稅率政策,因此有的藥企找代表和經銷商到低稅率地區代開勞務費發票。
此次個稅改革將終結藥企通過低稅率代開勞務費發票的歷史。為什么?因為個人所有收入都將計入個人所得扣除起征點進行收稅,也就是說,稿酬、勞務報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之類都將合起來歸到一個籃子里納個稅,以個人(未來以家庭)為主體進行監管。
簡言之,勞務稅不存在了。既然不存在,就沒有所謂的勞務稅代扣代繳,也就沒有所謂的代開勞務稅發票。藥企就沒有辦法通過找自然人或個體戶去稅務所,虛開、多開勞務費發票來支付各種費用。道理很簡單,以前有800元免稅額度,藥企甚至可以化整為零,或者虛報人頭的方式避稅,以后所有費用都將成為其納稅主體認定,最后綜合扣除!
按照RDPAC的準則,藥企通過合規的學術活動,向聘用的進行演講或參與調查的醫生提供符合市場價格的服務費用是合理的。但是除此之外,所有的住宿費、餐費都應該是“適當的”,贈送醫學書籍也必須是“偶爾”,且有金額限制,并且不可提供代金券讓醫生自己購買。現金及個人禮品是嚴令禁止的。
個人為征稅主體
影響最大的是過票洗錢的偽CSO,他們借著一人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兩稅合一”,在某些稅收洼地和民族地區核定征收或者返稅。多家公司給藥企開幾百萬元的發票,然后直接洗錢到個人卡上,最后去支付醫生回扣等不合規費用,完成整個銷售閉環。
勞務稅原來之所以定20%稅率,低于800元免征,本質上就是一種核定征收,跟很多現在地稅局對個體戶和有限合伙的核定是一樣的,只是核定百分比不同而已。而很多一人公司或者有限合伙做的過票洗錢CSO,本質上使用的是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兩稅合一,收入作為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雖然有個人所得稅但進行了核定征收,也就是說“我已經交了個稅,就不需要再重復繳納了。”
按照國家的指導意見,個稅改革后,將統一以個人為主體,按個人所有收入計算個人所得稅,而不是采用原來個稅條例中11項不同收入分開征收個稅的辦法。未來可能采用申報制和處罰制相結合的稅制管理方法,以降低征稅成本和提高效率。
就算大幅提高所得稅起征點,但這些規模洗錢的CSO們,其數百萬元的應稅所得將無法扣除,如果繼續化整為零尋找進項發票,一樣是層層傳導到后面的公司,同時不斷增加每次開票與摩擦成本。
事實上,只要國家以個人為征稅主體,取消核定的話,如何分解都不能解決問題。有人提出“去農村收身份證”之類的建議,但是長期勞務方式需要繳納社保、醫保等五險費用,這本質上就是另一種稅,在外國是統一至企業綜合稅負的,成本更高。所以取消個稅核定征收之日,就是偽CSO的大限來臨之時。
稅收洼地不再
另外,省及以下單位國稅地稅機構合并,也對藥企和CSO利空。國稅主要收增值稅和所得稅,地稅則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雖然國地稅機構會合并,但是按稅種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的這種分稅制不會改變,屬于地方的稅收還是要劃歸地方,中央的稅收還是歸中央,不過劃分方式可能有所調整。
以前,各個地方為了爭奪稅源,會搞很多地稅優惠政策。稅收洼地之間也會出現稅收爭奪,比如你核定3%,我就核定2%,還有人核定1%,甚至有0.5%。國稅免不了,而地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就是各大CSO存在過票洗錢的核心邏輯——借助各地稅收洼地,進行核定征收。
當國地稅兩稅二合一的時候,很多地稅的部門進行小團體局部地方謀利的動力就會下降,并且國家會設置嚴監管,以前的各種核定征收的優惠政策就會出現問題,CSO過票的根本邏輯隨之受到影響。再加上金稅三期讓企業所有的財務手段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在稅收改革的情況下,藥企還要實現“兩票制”的形式合規。過票走賬的成本越來越高,現金流向無所遁形。
因此,藥企必須從現在開始建設合規營銷體系。“帶金銷售”應該從稅務上獲得最終的解決,而不是從行業風氣、道德上進行整治和教育。人性是最難改變的,從政策入手才有徹底改革的可能性。
個稅改革和國地稅合并政策雖然從根本上增加了藥企的稅收,但是藥企一旦建立了低成本的合規營銷體系,則會減少費用支出、帶金走賬等的負擔。同時,建立學術推廣體系,特別是面向醫生和大眾的線上數字營銷體系,就是隨著用戶行為遷移而衍生出來的推廣方式,因為用戶在哪里,營銷就在哪里。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