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統計范圍內,共計A股74家公司有出口業務。主要集中在化學原料藥和醫療器械等領域。
原料藥:大宗化學原料藥(如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激素等)、特色化學原料藥(如肝素、沙坦類原料藥等)和合同定制生產原料藥;醫療器械:低值醫療耗材(如手套、膠管等);醫療保健器材(家用醫療器械如按摩設備、血壓計等)和醫學診斷器械(彩超、核磁成像和診斷試劑等)。逐一解釋貿易戰的影響:抗生素、解熱鎮痛、激素等大宗原料藥的全球生產基本都集中在中國,下游需求較為分散,中國的話語權極大,去年這些產品全線提價便能看得出來,所以受到貿易戰影響較小;
維生素的生產基本也集中在國內,下游需求分散,以農業飼料添加劑為主,占比飼料成本1%左右,受到貿易戰影響也很小。肝素等特色化學原料藥上游原料藥廠商和下游客戶都相對集中,價格在長期博弈中產生,但如肝素等更換原料藥廠商程序很復雜,所以一般下游仿制藥廠商做抉擇也很艱難,相對于原料藥如增加25%的關稅,對下游制劑廠商毛利的降幅預計在5%左右,這塊影響有可能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要承擔一定損失。合同定制產品和特色原料藥有一定相似性,但下游一般不是仿制藥,而是專利藥,利潤率更高,所以對上游原料藥企業可能會有一點影響,但影響程度較特色原料藥低些。
總體來說貿易戰對原料藥企業影響都不太大,大小排序:特色原料藥>合同定制原料藥>大宗原料藥。低值醫療耗材如手套和膠管等可能受到影響較大,主要是因為這個產業有東南亞等地區企業的競爭。按摩器械和家用醫療器械等大部分還是做ODM等,需求較藥品的剛性程度較差,貿易戰對其影響程度相對藥品較大。其他診斷儀器、設備和試劑的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受此影響也較小。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